郑庆华:打造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生态产教融合理论
郑庆华,同济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他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常务副校长,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和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教育部大学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等。他从事大数据知识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论文1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2^]。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
郑庆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将以科教融汇为指导思想,打造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生态,为同济大学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的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科教融汇是指科研与教育、科学与教育、科技与教育、科研与教研、科技与教研之间的相互融通融合融汇,是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着力点,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路径,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化建设的重要支撑[^3^]。
郑庆华认为,同济大学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医、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优秀的教育资源,具有开展科教融汇的独特优势。他表示,他将以同济大学的“一体两翼”战略为指导,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双万计划”为抓手,以“双创”为动力,以“双碳”为使命,推动同济大学的科教融汇发展。
具体而言,郑庆华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是以科技赋能推动专业升级。同济大学要立足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的发展需求,适应产业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借助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强化技术技能融合交叉,推动专业的现代化改革;将智能技术、数字技术广泛融入专业教学,以科技力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深度学习,加快专业的数字化转型;聚焦双碳目标、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等,推动专业的绿色化改造。
二是以产科教一体提升平台能级。同济大学要建立主体多元、层次高端、功能多样的产科教平台,与政府联合、与行业协作、与企业合作,探索建立产教综合体、职教集团、产业学院等不同形态、不同类型的产科教平台组织;将多元主体合作深度和功能服务广度作为平台建设核心,建设集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技术服务、智库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产科教融合平台,建立长期的技术创新合作机制以及专利开发和转化机制,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
三是以科教团队重塑师资结构。同济大学要以产科教平台为载体组建以应用研究为导向的科教创新团队,将分散的科研力量聚合成科研集群,产生集聚效应;组建跨院系、跨专业、跨校企的异质性混编的科教创新团队,以应用型科技项目为纽带,凝聚产业、学校、社会多元力量,校企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培育以企业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和学校社会服务型教授为核心的科教团队带头人,赋予其必要的人财物资源;通过企业挂职锻炼、访问工程师等项目创新教师企业实践机制,提升骨干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增强教师基于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课程适应性理念与能力,促进科研反哺教学。
四是以自主培养革新育人模式。同济大学要主动将科教融汇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方向,以产科教一体化育人为切入点,以产科教平台为依托,将科技创新要素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建立一整套以教促产、以产助学、产学互动、学研结合的行动体系,形成“企业项目进课堂、能工巧匠上讲台、师资队伍下企业、师生作品进市场”的局面。同时,将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精益求精等科学精神融入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之中,培养现代产业发展所需的新时代现场工程师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郑庆华表示,他将以科教融汇为指导思想,打造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生态,为同济大学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的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1^]: [郑庆华(同济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_百度百科](^1^)
[^2^]: [进入我的个人主页空间 - 郑 庆华 - 教师个人主页](^2
郑庆华,同济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他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常务副校长,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和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教育部大学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等。他从事大数据知识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论文1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2^]。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
郑庆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将以科教融汇为指导思想,打造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生态,为同济大学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的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科教融汇是指科研与教育、科学与教育、科技与教育、科研与教研、科技与教研之间的相互融通融合融汇,是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着力点,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路径,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化建设的重要支撑[^3^]。
郑庆华认为,同济大学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医、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优秀的教育资源,具有开展科教融汇的独特优势。他表示,他将以同济大学的“一体两翼”战略为指导,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双万计划”为抓手,以“双创”为动力,以“双碳”为使命,推动同济大学的科教融汇发展。
具体而言,郑庆华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是以科技赋能推动专业升级。同济大学要立足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的发展需求,适应产业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借助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强化技术技能融合交叉,推动专业的现代化改革;将智能技术、数字技术广泛融入专业教学,以科技力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深度学习,加快专业的数字化转型;聚焦双碳目标、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等,推动专业的绿色化改造。
二是以产科教一体提升平台能级。同济大学要建立主体多元、层次高端、功能多样的产科教平台,与政府联合、与行业协作、与企业合作,探索建立产教综合体、职教集团、产业学院等不同形态、不同类型的产科教平台组织;将多元主体合作深度和功能服务广度作为平台建设核心,建设集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技术服务、智库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产科教融合平台,建立长期的技术创新合作机制以及专利开发和转化机制,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
三是以科教团队重塑师资结构。同济大学要以产科教平台为载体组建以应用研究为导向的科教创新团队,将分散的科研力量聚合成科研集群,产生集聚效应;组建跨院系、跨专业、跨校企的异质性混编的科教创新团队,以应用型科技项目为纽带,凝聚产业、学校、社会多元力量,校企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培育以企业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和学校社会服务型教授为核心的科教团队带头人,赋予其必要的人财物资源;通过企业挂职锻炼、访问工程师等项目创新教师企业实践机制,提升骨干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增强教师基于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课程适应性理念与能力,促进科研反哺教学。
四是以自主培养革新育人模式。同济大学要主动将科教融汇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方向,以产科教一体化育人为切入点,以产科教平台为依托,将科技创新要素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建立一整套以教促产、以产助学、产学互动、学研结合的行动体系,形成“企业项目进课堂、能工巧匠上讲台、师资队伍下企业、师生作品进市场”的局面。同时,将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精益求精等科学精神融入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之中,培养现代产业发展所需的新时代现场工程师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郑庆华表示,他将以科教融汇为指导思想,打造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生态,为同济大学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的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1^]: [郑庆华(同济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_百度百科](^1^)
[^2^]: [进入我的个人主页空间 - 郑 庆华 - 教师个人主页](^2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临夏教育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